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​数字采购不是大企业的专利,中小企业也能“省出年终奖”

当“砍开支”变成“砍年终奖”,企业该醒了 

最近#多家银行迟迟未发放年终奖#的话题冲上热搜,有银行员工在社交平台吐槽:“去年绩效没达标,今年连年终奖都悬了。领导说要‘压缩非必要开支’,现在连采购个打印机都要走5层审批,耽误了好多工作。” 
这条留言底下,有不少企业人共鸣:“我们公司也一样,为了省钱,采购部门成了‘守门员’,什么都要卡,结果效率低得要命,反而影响了业绩。” 


采购部门的“背锅侠”困境,你经历过吗? 

其实,很多企业都陷入了“降本误区”:为了省钱,把采购流程搞得越来越复杂,结果反而导致—— 

  • 效率低:买个办公用品要走7个部门,耗时15天,耽误了项目进度; 

  • 成本高:因为信息不透明,同一个供应商的价格比同行贵了10%,却没人发现; 

  • 风险大:供应商资质没审核清楚,导致产品质量问题,赔了钱还坏了口碑。 

采购部门夹在“降本”和“高效”之间,成了里外不是人的“背锅侠”:“买贵了要被骂,买慢了也要被骂,到底怎么做才对?” 


数字采购的“降本密码”——不是少买,而是“会买” 


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在降本的同时,还能提高效率?答案藏在“数字采购”里。 
某制造企业之前采购流程繁琐,导致库存积压严重,成本居高不下。后来他们用了数字采购平台,实现了三个“升级”: 

  • 流程自动化:电子审批代替纸质流程,采购申请从15天缩短到3天; 

  • 数据可视化:实时监控供应商价格、库存和交付率,一眼就能看出“哪些钱花得值”; 

  • 需求智能化:通过AI预测库存需求,避免了“多买积压”或“少买断货”的问题。 

结果,这家企业的采购成本下降了20%,库存周转效率提高了30%,省下来的钱刚好覆盖了员工的年终奖。 

数字采购不是大企业的专利,中小企业也能“省出年终奖” 

有人说:“数字采购是大企业的游戏,我们中小企业玩不起。”其实不然,现在很多数字采购平台都推出了“中小企业版”,比如: 

  • 小额采购专区:针对办公用品、电脑配件等小额需求,直接对接优质供应商,价格比电商平台还低; 

  • AI智能推荐:根据企业历史采购数据,推荐“高性价比”供应商,避免踩坑; 

  • 电子合同:在线签署合同,节省了打印、快递的成本,还能随时查看合同进度。 

就像那位银行员工说的:“省钱不是砍开支,而是用对方法。”数字采购不是“高大上”的技术,而是帮企业“把钱花在刀刃上”的工具。 


logo
©京ICP备2022033741号-7 美国采购与供应链认证协会版杈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