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和做采购的朋友吃饭,她吐槽:“上个月为了找一批原材料,我跑了3个城市,对比了10家供应商,结果还是踩了坑——送来的货质量不达标,退回去重新做,耽误了整整两周工期。”
话音刚落,旁边做财务的大姐接话:“我更惨!每月处理1000+张采购发票,要一张张核对金额、抬头,眼睛都快瞎了,老板还催着要报表……”
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组数据:68%的企业仍在使用传统采购模式,其中72%的采购人员表示“流程繁琐、效率低”是最大的痛点。而某制造企业的做法却让人眼前一亮——他们把采购搬上云端,上半年采购成本下降了20%,工期缩短了15%。
其实,朋友的吐槽不是个例。传统采购模式下,企业往往陷入“三难”困境:
#### 1. 流程慢:申请→审批→下单,像“闯关游戏”
比如,一个采购申请要经过部门经理、财务、总经理3层审批,每一层都要等半天,遇到领导出差,直接卡住。某企业做过统计,传统采购流程平均耗时5天,而数字采购能把时间缩短到1天以内。
#### 2. 成本高:供应商报价不透明,“比价”像“猜谜”
传统采购中,供应商报价往往是“一对一”,采购人员很难知道市场均价,容易买贵。比如,某企业之前买办公设备,供应商报1万元,后来用数字采购平台对比,发现同型号只要8000元,一年下来省了20万。
#### 3. 风险大:质量问题追溯难,“背锅”像“甩锅游戏”
如果送来的货有质量问题,传统采购模式下,要查合同、查物流、查供应商资质,耗时耗力。某食品企业曾因为原材料过期,导致产品召回,后来用数字采购平台的“溯源功能”,直接查到供应商的进货记录,快速解决了问题。
那么,数字采购到底怎么解决这些问题?我们总结了“流程线上化→数据智能化→生态协同化”三步法:
#### 1. 第一步:流程线上化,把“纸质流程”搬到“云端”
比如,用数字采购平台实现“申请→审批→下单→收货→对账”全流程线上化。某零售企业之前用纸质申请,审批要跑3个部门,现在用平台,申请提交后,领导在手机上就能审批,下单后自动通知供应商,流程时间从5天缩短到1天。
#### 2. 第二步:数据智能化,用“大数据”帮你“做决策”
数字采购平台能收集采购数据(比如供应商报价、交货时间、质量反馈),通过大数据分析,找出成本高的环节。比如,某企业发现,某类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比市场高10%,原因是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太高,于是换了一家物流更优的供应商,成本直接降了下来。
#### 3. 第三步:生态协同化,连接“供应商→物流→财务”,实现“信息共享”
比如,用数字采购平台连接供应商、物流企业、财务系统,实时监控采购进度。比如,供应商发货后,物流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平台,财务人员可以直接看到收货状态,自动生成发票,省去了手动核对的麻烦。
有人说,数字采购是“为了赶数字化的潮流”,但其实,它的核心是让采购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。
比如,之前采购人员要花大量时间跑供应商、核对发票,现在用数字采购平台,这些工作都自动化了,采购人员可以专注于“战略供应商管理”“成本优化”等更重要的事。某企业的采购经理说:“以前我像个‘救火队员’,天天处理各种问题,现在我能静下心来思考,如何让采购成为企业的‘利润中心’。”